在当前全球疫情反复不断的背景下,10月制造业继续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其中欧元区连续4个月增速放缓,美国扩张程度回落,且两大指数结束背离;亚洲地区继续分化,其中中国连续2个月收缩,韩国大幅放缓,日本东盟创新高。原材料价格高企、全球供应链不畅和疫情反复仍是阻碍目前全球经济持续平稳复苏的重要因素。
美国:扩张程度放缓
美国10月ISM制造业PMI录得60.8,虽然扩张程度温和放缓,但连续17个月位于景气区间。由于疫情的反扑,国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导致新订单指数降至16个月的低点,进口指数跌入萎缩区间,成为拖累扩张放缓的两大因素。但产业链瓶颈、高物价和就业等指数依然强势。
尽管新订单指数以6.9的幅度降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但生产指数只下降了0.1,结合订单库存指数下降1.2,表明10月的生产消化了部分此前的积压订单。零部件短缺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引起的供应链接近创纪录的不畅使得生产供应仍然较弱,导致供应商交货时间进一步放缓和价格指数的进一步攀升。并且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使得通胀压力继续加剧,且短期内大幅改善的可能性较小,利来w66旗舰厅app下载。尽管10月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工人的短缺仍然是一个制约因素。
从其他分项指标来看,进口指数收缩表明国内需求有所波动;尽管物价指数居高不下,但生产商的存货力度不减,客户库存则保持不变;新出口订单扩张程度有所加快。
三季度,由于病毒变异导致的一波新冠疫情使得供应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抑制了美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降至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从目前来看,尽管全美疫苗注射有序推会使得服务支出大幅加速,有助于推升经济恢复,但疫情反复,供应链不通畅和原材料价格高企短期内难以立刻得到有效解决,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仍将继续影响美国制造业经济的所有部门。值得一提的是,10月美国两大制造业指数结束了此前3个月背离的局面,并且Markit制造业创2020年12月以来新低,表明美国制造业恢复程度开始放缓。此外,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4个月下降,并连续3个月打破新低记录,也为经济持续恢复蒙上了一层阴影。病毒反复和通胀也将继续成为劳动力和经济持续改善的主要阻碍因素。
欧洲:欧元区8个月新低,英国5个月新高
元区10月制造业PMI录得58.3,尽管连续扩张16个月,但连续第3个月创新低和第4个月放缓。在高物价、尚未完全恢复的供应链和交通运输以及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下,生产、新订单、新出口和就业指数均继续出现较大程度的放缓,其中生产指数为16个月以来新低,新订单和新出口指数均降至今年1月以来最低。由于成本居高不下,生产商的出厂物价指数达到了1997年以来最高值。尽管随着多国疫苗注射进程的加快,供应链较疫情最严重时期有所好转,但预计到2022年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为此,制造商对于未来12个月的乐观情绪为近一年以来最低。
德国10月制造业录得57.8,连续2个月创新低。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所造成的供应链紧张使得生产和新订单指数的增速分别放缓至16个月和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其中生产指数只略微高于荣枯线,出厂价格持续高位。就业指数虽然有所好转,但仍处于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供应链和价格压力的共同影响下,企业对未来活动的乐观程度分项指数降至2020年8月以来低点,且普遍担心供应短缺问题将会持续到明年。
法国10月制造业PMI录得53.6,连续2个月创今年1月以来新低。同德国一样,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所造成的供应链紧张对制造业产生巨大拖累,生产指数创下2020年5月以来新低,新订单指数则出现2021年首次下降,且短期内供应短缺问题难以迅速好转,因此谨慎管理库存对于希望保持生产线运转的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虽然法国经济状况保持良好的态势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制造商仍对需求侧产生较大担忧。
英国10月制造业PMI录得57.8,扩张程度5个月以来首度加快。尽管生产指数创下8个月以来新低,但新订单和就业指数的大幅上涨对指数贡献较大。得益于国内经济和需求的快速恢复,新订单接踵而至,就业指数创10个月以来新高。但受制于供应链不畅,国外客户纷纷取消和推迟订单,造成新出口订单连续两个月萎缩。同时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导致出厂价格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尽管供应链瓶颈和原材料价格高企仍是经济持续恢复的最大威胁,但企业仍然对于前景乐观。
在前期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和广泛的疫苗接种之下,欧洲疫情得以缓解,许多国家解除封禁措施,释放了居民的消费动力,促进了工业生产和商业投资,拉动了第三季度欧洲经济增长。然而近期欧洲在新一轮疫情卷土重来导致部分地区重新封锁、供应链问题依然严重以及通胀飙升等因素影响下,四季度欧洲经济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亚洲:日本东盟创新高,韩国大幅放缓
日本10月制造业PMI录得53.2,创6个月新高,并连续扩张9个月。由于国内疫情有所好转,生产和新订单指数扩张程度重新加快,就业指数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但供应链不畅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导致投入生产成本创下13年来最高。尽管如此,制造商对于未来12个月生产前景的乐观情绪达到了2012年7月首次有这份数据资料以来的最高。
韩国10月制造业PMI大幅降至50.2,虽然连续扩张13个月,但供给端受供应链不畅和原材料成本高企的拖累十分严重,生产指数三个月内第二次下滑,且下滑程度创2020年7月以来最快。由于新产品的发布使得新订单指数出现小幅回升,但却无法带动更多的就业,就业指数自今年2月以首次出现下降。生产商对于前景乐观情绪降至13个月以来最低。
东盟10月制造业PMI大幅攀升至53.6,自5月之后再次达到50以上,也是该指数自2012年7月开始编制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成员国放松防疫措施使得工厂产出和新增订单时隔半年后重新扩张,并均以创历史纪录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平均交货时间再次延长,投入品采购的增加给供应链进一步施加了压力,导致供应商交货延误情况是此项指数开始编制以来最严重的,企业也遭遇了巨大的通胀压力,投入成本和平均产品价格都以8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企业乐观情绪达到2019年6月以后的最高水平。
中国:连续2个月在荣枯线不大
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2,连续2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下,并创出一个时期以来的较低水平。大规模的限电限产,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和居高不下的原材料价格仍然对制造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从景气面看,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9个高于临界点,比上月减少3个,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有所减弱。PMI连续萎缩表明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10月制造业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供需进一步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8.4和48.8,分别比上月下降1.1和0.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并连续创下年内低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两端继续减弱。二是价格指数继续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72.1和61.1,高于上月8.6和4.7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为近几年的第二高点,仅次于今年4月;出厂价格指数则为近几年的最高。三是进出口指数小幅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6和47.5,分别比上月上升0.4和0.7个百分点。四是新动能引领作用持续突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2.0和51.2,高于制造业总体2.8和2.0个百分点,延续较强发展信心和良好发展态势,对制造业总体拉动作用仍较明显。五是大型企业运行稳定,中小型企业压力犹存。大型企业PMI为50.3,略微低于上月,持续位于景气区间,总体运行较为稳定。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6和47.5,分别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和持平,其中小企业已连续6个月萎缩,表明以中下游行业居多的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六是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仍然较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6,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仍保持乐观。
10月财新PMI连续第2个月与官方制造业PMI出现背离,尤其新订单指数一扩张一收缩,反映了各行业和各类型企业之间对于限电限产带来的影响产生了明显分化。官方调查样本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和重工业,对于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更加严格,因此受限产限电影响更大。财新更偏重中小企业,行业上侧重轻工业和服务业,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企业缩减采购量的逻辑也有所不同。财新所调查企业普遍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官方样本则是由于上游企业出厂价格高涨,抑制了中下游企业的采购需求。剩余2个月,限产限电、疫情反复、北方供暖以及偶发的极端天气会继续抑制制造业生产,但进入消费旺季也有助于推动需求的小幅回升。预计PMI有望向荣枯线靠拢。
文章作者
连平
相关的主题文章: